首页

廉文鉴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展馆 -> 廉文鉴读 -> 正文

节气话廉:白露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3-11-16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北京时间 2023 9 8 日 5 26 31 秒正式进入白露节气,这一时刻太 阳到达黄经 165 度。从白露这一天起,一年之中最秋天的时 节到了,进入白露,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气渐转微 凉,昼夜温差渐大,寒生凝露,细小的水珠在晨光照耀下显 得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因而得 白露 ”的美名。

今日白露,暑热渐收,寒凉微生,天高气爽,露华秋浓。


历史渊源

白露已至,秋意渐浓。 白露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 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历书说“斗 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 “露 ”是白 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白露的 ”字,并非指露 水的颜色是白的,而是来自于古人阴阳五行的观念,正如《月 令七十二候集解》 中记载: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 金色白, 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物候现象

秋始白露,候鸟南飞。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 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 白露时节,鸿 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迁飞,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 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各种粮食以备过冬。 白露秋 风夜,雁南飞一行,正如曹丕在《燕歌行》 中对白露秋色图 的描绘“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 ”。

传统习俗

白露时节,露水充盈。民间自古就有 收清露 ”的习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 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人们于白露日的清晨将花草植物上 的露水收集起来,静置之后,用以擦眼明目、烹茶煮酒,可 以说,“收清露 ”已经成为白露节气很特别的一种“仪式 ”。 在福州, 白露必吃龙眼,人们认为在这一天进食效果颇佳, 益气补脾、养血安神;在江苏太湖地区, 白露时节还会举行 祭祀大禹的活动。此外,在很多地方还有 喝白露茶 ”、“吃 番薯 ”等各种习俗。

白露话廉

白露知秋重,气质清白守廉色。曹植在《承露盘铭叙》 中有言:“气之清者莫如露 ”。金秋九月, 白露已至,广大 党员和领导干部应当从白露节气中汲取清廉素养,清则心境 高雅、廉则正气充盈,在努力干事创业之际、在面对复杂风 险挑战之时,要主动清扫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灰尘,始终保持 政治上的清明、思想上的清正和作风上的清白。 白露迎秋任 重远,清风常伴砥砺行,只有不断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方 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白露收残暑,实干担当露身手。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 在白露时节摒弃、消除“暑 ”的烦躁和倦怠,领悟、收获 ”与“露 ”之道,以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为根基,从思 想境界中 ”起来,在履职担当中“露 ”头角。开启新学 期,奋进新征程,要把实干锻炼成行为自觉,在实干中展露 作风和价值,更要把担当淬炼为政治品格,在担当中展露党 性和责任,明确廉而能为、廉而有为,坚持干净做人、干净 做事,做到勇担重任、勇毅前行。

白露沐校园,清风正气润师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今日白露,再过两天即将迎来第 39 个教师节,在此,学校纪委向奋战在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祝全校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节日快乐!希望全校教职员工能够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坚持于细节中塑造并维护教师良好形象,教育引领全体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积极营造廉洁过节的清廉氛围,为创建“党风清正、政风清明、校风清朗、教风清淳、学风清新、作风清廉 ”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不断贡献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