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廉文鉴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展馆 -> 廉文鉴读 -> 正文

节气话廉:夏至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3-11-16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经过立夏、小满、芒种的不断蓄积,阳气在夏至达到极点,大自然笼罩在一片炎热之中。北京时间2023年6月21日22时57分37秒正式进入夏至节气,这一时刻,太阳正好到达黄经90度。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时夏方长,盛暑将至,酷暑时节即将正式到来。

今日夏至,荷叶田田,蝉鸣声声,莲洁荷美,清风和畅。


历史渊源

关于夏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人们通过观测日影发现,在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正如《恪遵宪度》中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在古代,夏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被称为“夏节”,是名副其实的“大节”。周代的夏至有祭神仪式,宋代则百官放假三天,回家“歇夏”。如今,夏至不再是重要节日而回归为一个节气,在这个万物极盛、热烈缤纷的节气,天地万物迎着阳光、努力生长、尽情绽放。正所谓,万物向阳而生,美好如约而至。

物候现象

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因为鹿角属阳,夏至时节由阳转阴,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tiáo始鸣,蜩就是夏蝉,俗称“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为在仲夏的湿地中出生而得名,夏至时节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阳性生物开始慢慢衰退,喜阴的半夏草则活跃起来。夏至已至,万物向阳;虫鸣如织,花香四溢;知了叫了,盛夏到了。


传统习俗

夏至是民间常说的“四时八节”中的“八节”之一。和夏至有关的习俗有很多:祭神祀祖就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夏至日,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以求消夏避伏;中国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因此夏至吃面是江南一带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在西南、两广一带,夏至吃荔枝也是夏日习俗;此外,夏至节通常与端午节相邻,各式粽子也是夏至的节令食品之一。与此同时,夏至凉食、尝新、称人等习俗在民间依然有保留。


夏至话廉

夏至是莲花初放的时节,赏莲正当时。一枝枝莲花亭亭玉立于水面之上,清洁纯粹、不染污浊。因“莲”与“廉”谐音,自古以来,莲花也成为了廉洁的象征。党员干部当以“莲”为镜,涵养“莲”之气节,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正心修身,坚守为政之本,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用心用情种下朵朵“廉花”。

夏至是火气旺盛的时节,清心正当时。盛夏来临,党员干部应当做到三“要”和三“防”:一要坚守初心防“暑气”,坚定理想信念,守住底线原则,提高政治判断力和自身免疫力,以防被“暑气”感染;二要迎难而上防“困倦”,应当涵养斗争精神,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负责;三要廉洁自律防“蚊虫”,防止思想蚊虫叮咬,用好党纪法规“杀虫剂”,时刻自警自省,抵制各种诱惑。盛夏已至,火气升腾,党员干部定当牢记,心清则一廉如水,身正则两袖清风。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围绕“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夏至时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当时,全体党员干部定当以学铸魂强信念,以学增智强本领,以学正风守清廉,以学促干建新功,让正气清风驱散炎热酷暑,让清风正气充盈百姓心间,让务实清廉俭朴之风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